高粘度內齒泵的結構特點與齒輪使用注意事項
高粘度內齒泵是一種根據(jù)石油、化工、油脂、醫(yī)藥、染料、涂料、食品等行業(yè)的需求,的新型容積式高粘度泵,由于該類型泵可選用材質種類繁多和其 構造,因此廣泛應用于不同性質、不同粘度的介質輸送。泵主要有內、外轉子、軸、泵體、前蓋、托架、密封、軸承等組成。密封械密封和填料密封兩種形式,對于高溫、高粘稠度及腐蝕性較強的介質,選用填料密封。輸送易結晶物料時,在前蓋和泵體上可設計帶有保溫夾套,工作時通過蒸汽保溫融化。從主軸外伸端向泵看為順時針旋轉。
高粘度內齒泵結構特點:
高粘度內齒泵具有內齒的驅動齒輪(外轉子)帶動內轉子在全封閉的泵體內作同方向轉動,泵體和前蓋的月牙板使吸入口和排出口隔開。轉動時在吸入口形成負壓,液體被吸入,轉子將液體帶到排出口,受壓排出泵體,完成了液體的輸送。
由于高粘度內齒泵輸送的介質粘度較高,為減小流動阻力,提高泵的吸液能力, 對介質進行加熱或保溫。通常采用電熱元件加熱,可使粘性液體受熱均勻。若溫度波動不大,輸送的高粘度液體容易發(fā)生降解時,建議采用流體加熱方式,特別是排量大的齒輪泵。流體加熱又分內置、外置式結構。所謂內置式是指在齒輪泵泵體或端蓋的內部設計突熱套,外置式則是通過螺栓將夾熱套與泵體聯(lián)接在一起。往夾套內通入蒸汽、導熱油,還是冷卻水,要根據(jù)介質具體情況而定。內置式適用于對輸送液體溫度均勻性要求較高,或要求對高溫液體進行均勻冷卻的場合。
高粘度內齒泵輸送易結晶物料時,在前蓋和泵體上可設計帶有保溫夾套,工作時通蒸汽保溫融化。泵可配 閥,當泵或管路系統(tǒng)超壓時, 閥打開,形成內部回流,系統(tǒng) 。
高粘度內齒泵的優(yōu)點:
(1)高粘度內齒泵輸送液體平穩(wěn),無脈動,振動小,噪音低。
(2)高粘度內齒泵有的自吸性能。
(3)正確選用泵的零部件材料,可輸送多種有腐蝕性的介質。
高粘度內齒泵注意事項:
高粘度內齒泵在開始運轉前,往齒輪泵的殼體內灌滿待輸送的液體,便于 啟動。若環(huán)境溫度低于冰點,應預先向泵內通入熱蒸汽,進行預熱處理,然后才可啟動齒輪泵。高粘度泵的旋轉方向要與進、出油口相符。齒輪泵若是 次運行,或長期閑置后再使用,好在空載或小負荷情況下先跑合一小時左右。如果在跑合階段預先覺察出異常溫升、泄漏、振動和噪聲時,應停機檢查。
高粘度內齒泵的齒輪常見的有直齒、斜齒、人字齒、螺旋齒,齒廓主要有漸開線和圓弧型式。通常小型齒輪泵多采用漸開線直齒輪,高溫齒輪泵常采用變位齒輪,輸送高粘度、高壓聚合物熔體的熔體泵多采用漸開線斜齒輪。齒輪與軸制成一體,其剛性及于齒輪與軸單獨制造的齒輪泵。低壓齒輪泵的齒輪常采用方形結構,即齒輪的齒寬即是齒頂圓直徑。而高壓場合使用的高粘度齒輪泵的輪齒寬度小于其齒頂圓直徑,這是為了減小齒輪的徑向受壓面積,降低齒輪、軸承的載荷。
當軸旋轉時,借助螺旋作用及軸承兩真?zhèn)€壓力差,將軸承外部的低溫液體吸入軸承,對軸承進行潤滑和冷卻后,流入剛脫開嚙合的齒間,構成一個潤滑充分、散熱快的螺旋自吸式低壓潤滑系統(tǒng)。該潤滑方式的長處是:進入軸承的潤滑液全部是低溫介質,粘性潤滑液易于形成承載的動壓油膜。
因為高粘度內齒泵輸送的介質粘度較高,為減小活動阻力,進步泵的吸液能力,對介質進行加熱或保溫。通常采用電熱元件加熱,可使粘性液體受熱平均。若溫度波動不大,輸送的高粘度液體輕易發(fā)生降解時,建議采用流體加熱方式,特別是排量大的齒輪泵。流體加熱又分內置、外置式結構。所謂內置式是指在齒輪泵泵體或端蓋的內部設計突熱套,外置式則是通過螺栓將夾熱套與泵體聯(lián)接在一起。往夾套內通入蒸汽、導熱油,仍是冷卻水,要根據(jù)介質詳細情況而定。內置式合用于對輸送液體溫度平均性要求較高,或要求對高溫液體進行平均冷卻的場合。當電加熱方式缺乏 性或對溫度控制要求不高時,可采用外置式結構。